客堂热线
0531-87468070
山东大灵岩寺
微信公众平台:shandongdalingyansi
新浪微博:山东大灵岩寺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大灵岩寺风景区
山东大灵岩寺微信平台
唐及五代——灵岩寺石刻编年(13块)
目录
唐及五代——灵岩寺石刻编年(13块) 1
慧賾塔记 垂拱四年(688)... 2
唐开元廿三年宝塔题记——般舟殿旁唐塔 开元二十三年(735)... 2
唐代石灯台题记 开元□□三年... 2
鲁班洞石门题记 开元卅年(742)... 2
灵岩寺颂断碑 唐天宝元年(742年)... 3
唐天宝二年宝塔题记——般舟殿 天宝二年(743)... 5
唐天宝十二年建经幢题记——般舟殿 天宝十二年(753)... 5
鲁班洞石壁题记——邢惠日诵大悲咒记 大历四年(769)... 5
证明龛佛座题记二则 长庆元年(821)、二年(822)... 5
灵岩寺功德龛题字二段 长庆元年(821)... 6
“天蓼茶院”石柱题记 长庆四年(824)... 6
修方山证明功德记 大中八年(854)... 6
八棱石柱石刻 后晋开运二年(945)... 9
慧賾塔记 垂拱四年(688)
维大唐垂拱四年岁次戊子四月戊子朔八日乙未,昔有慧賾禅师,在此山门住持五十余载,精勤勇猛,志操严凝,感应灵奇,通明异绝,英声外播,道□远闻,禅文与七觉俱清,戒品共六根同净,研精二谛,覃思一乘,为世福田,信堪依怙。抽资什物,谨舍净财,敬造斯塔一所,奉为皇帝陛下师僧父母普及含灵存亡眷属,尽愿超踰,俱登觉道。
童子顺贞 普超 智昙 智□ 同秀 智通 如光 崇烈
右慧賾塔记在山东未见著录
载于《八琼室金石补正》
唐开元廿三年宝塔题记——般舟殿旁唐塔 开元二十三年(735)
唐代石灯台题记 开元□□三年
大唐开□□三年十月廿五日,岁次戊午乙亥朔,比丘僧灵范敬造石灯台一所,上为皇帝皇后,下为师僧父母,法界仓生,咸成佛道。僧法明供养,僧慧藏供养,僧慧敬供养,僧玄景供养,僧慧崇供养,僧无为供养,僧法藏供养,僧智慧供养,僧明□
新发现碑刻
鲁班洞石门题记 开元卅年(742)
一字王咒,前历城县令皇甫诠。
吗唵地落□炎莎婆呵,此咒受持,意念□愿不果
开元卅年十二月日
典座僧 智海记
此题记在鲁班洞内石门的门楣之正中;刻于开元三十年,由此可确定石门年代为唐代;
高按,开元年号共计二十九年,至二十九年十二月截止,天宝改元自次年正月始,二者以岁首为界。下文李邕碑为天宝元年刊刻,也为742年,但或略早于十二月,则此题记何来三十年十二月之字样?
灵岩寺颂断碑 唐天宝元年(742年)
灵昌郡太守邕,以法有因福□□得真僧戾止,神人告祥宜,或真空以悟圣,或密□以接凡,□谓之灵岩允矣真。晋宋之际,有法定禅师者,景城郡人也,尝行兰若,若是者历年。禅师□劳一人逝将辞去,忽有二居士建立僧坊,宏宣佛法,识者以为山神耳。因夫山者,土之至厚谷者,墟之至深水者,因定而清林贝叶之经,衡廓莲花之独,人存法立事着名扬空,矧乎辟支佛牙,灰骨起塔。海龙王意贸金仍旧昔者,州将厚具邑吏,孔威广□支保,多借器物而送之,仍施绢五十匹,□若武□阿阁仪凤堵,波光堂大悲之修,舍利之□,□身之造,禅祖之崇,山□□增,□□□□也,云霞炳焕于丹霄,即而察之,日月照明□□□。二□□客植之不生,泛于草间,秽于垄上。职由律住持入慧之境,□繁文字□笔杪于连章□广间遗刻上座僧元景,都维那僧□详,□主安禅或上首□空或出等,永言悟人,大启津梁,咸高梯有□,胜公自照仍依俗谛,天长其词曰
倬彼上人巍乎,曾岭冥立福地。神宫岁□□□,建置今古齐同。磴道逦迤,霞阁玲珑以下缺若干字
《山左金石志》载“玲珑”二字其后之碑文若干:
其二岳寺台之国□岱之北阜蒲之要陉是人依法□事联声哉传觉以极斯万其五
大唐天宝元年以下缺
此碑今存灵岩寺鲁班洞中,唐书法名家李邕撰书。碑刻早年即以残缺,由成书于清乾嘉年间的《山左金石志》看,其时即已不知所在。后咸丰六年何绍基访得,时已断为二石,铭文已多残泐,后半部文意极难贯通。碑原形制无考,凡刻二十一行,满行四十一字行书;此碑《山左金石志》,《济南金石志·长清石》,《八琼室金石补正》均有收录记载;
《八琼室金石补正》载:
碑已断缺高无考广三尺八寸存两石上截廿一行行十九字至廿二字不等中截存十三行行九字至十八字不等字径九分许行书在长清
弟一千二百四唐灵岩寺颂李邕撰并行书天宝元年 金石录目
右灵岩寺碑断缺存两石一为上截存百八十余字一为中截之左半存九十余字计每行得四十二字以铭词核之下截尚有十八字是碑共廿一行行六十字也碑有武德阿阁仪凤堵波云云知寺实创建高祖添造於高宗云汎於草间穢於垅上云桃源失路迷秦汉而缺云爰□幽居逝言遐骋知元景结庐山谷非卓锡於寺中者当即在今鲁班洞内故碑於其地出土也碑首标题下有灵昌郡太宀字太下是守字首句云邕以法有因盖北海所撰书即赵德甫所著录者新唐书李邕传云历淄滑二州刺史地理志云滑州灵昌郡本东郡天宝元年更名百官志云上州刺史一人天宝元年改刺为太守碑云灵昌郡太守传云滑州刺史一也纪年壬午下缺二字是月壬寅朔案通鉴目录是年十月壬申朔则壬寅当是十一月也新书元宗纪是年十一月已巳至自温泉宫以此逆推之壬寅是十一月朔已巳为二十八日月上所缺乃十一两字也碑在鲁班洞山左金石志据赵晋齐旧藏本录之案无是书未克校勘陈寿卿何子贞两前辈均搜及之均无下截至朱时斋始搜得焉贞老尝语长清令舁二石於学宫不果近闻洞口颓塌恐雝塞不得入果尔则显者复晦矣北海书脍炙人口每有原石沦亡展转橅刻世犹珍之此碑尚是当时上石久经湮没椎拓无多故磨泐尚少虽残损及半所愈多矣显而复晦尤宜宝诸戊辰秋从贞老索得上截拓本越岁有自山左携归者介李仲云转觅之始犹足成焉山东通志载有灵岩寺碑云开元间梁升卿书碑久无存未审所据或即斯碑之误欤
《山左金石志》载:
灵岩寺碑
天宝元年立行书旧在长清县灵岩寺今佚
右碑见赵明诚金石录云唐灵岩寺颂天宝元年李邕撰并行书未详所在。国朝徐坛长集云,李北海书灵岩寺碑在长清县长白山寺中,尚完好云云。案长白山在长山县境距灵岩尚远此必有误宝刻类编亦载,是刻下注齐字。盖此碑在长清本寺也,元至山左屡饬拓工,访求未得,嗣见赵晋齐魏所藏旧本,鬼力雄伟,为北海得意书。惜只存上半,下截已阙,每行前褾多误,不能定其原次。兹姑仍褾册录之,赵君仁和廪生,好古士也,收藏金石至四千余种,近无其匹。
《济南金石志·长清石》所载选自《山左金石志》之说;
唐天宝二年宝塔题记——般舟殿 天宝二年(743)
唐天宝十二年建经幢题记——般舟殿 天宝十二年(753)
鲁班洞石壁题记——邢惠日诵大悲咒记 大历四年(769)
弟子邢惠日诵大悲咒十万□□遍大轮见光月光各一万八百遍大历四年五月十□日记
证明龛佛座题记二则 长庆元年(821)、二年(822)
一 李沣王洲长庆元年四月八日记之
一 长庆二年十二月八日魏龙寺僧神佑义新法从表伟同来礼□神佑者内黄人也姓刘氏
按此二刻并正书前题七行后题十二行皆左读 《济南金石志·长清石》
《山左金石志》载:
灵岩寺功德龛佛座题字
长庆元年刻正书在长清灵岩寺
右唐人题字二段一题李沣□□王洲长庆元年四月八日记之七行一题长脱一字二年十二月八□魏龙寺僧神祐义新法从表伟同来礼□神祐者内黄人也姓刘氏十二行皆左读又有宋天禧五年王遂等游记十四行及太安高祚伯元等题字一列并附识之
灵岩寺功德龛题字二段 长庆元年(821)
高二寸五分广二尺前段八行字径六分后段十二行字径四分余行字均不一正书左行在长清
僧法英李沣□□王则长庆元年四月八日记之
长二年十二月八日魏龙寺僧神佑义新法从表伟同来礼□
神佑者内黄人也姓刘氏
山左金石志少首三字拓本未全也则误作洲二年上当脱庆字尚有天禧五年王遂题记大安年高祚伯元等题字余未之得唐以后刻世多不取拓者寡矣
载于《八琼室金石补正》
“天蓼茶院”石柱题记 长庆四年(824)
题刻于般舟殿东北角的石柱下部东侧面,“天蓼茶院到此,长庆四年正月十五日题。孙友用、杨谢荣、靖宽、韩清田随从勾当。”
修方山证明功德记 大中八年(854)
修方山证明功德记乡贡进士牟珰撰
此山前面有石龛,龛有石像,从弥勒佛并侍卫、菩萨至神兽等计九躯。案,《寺记》云:“唐初有一童儿,名善子。十岁已下,自相魏间来於此山,舍身决求无上真正之理,□启首□四体(礼)遂堕。未及半虚,五云封之西去,其音乐□□,天风错□,毕寺缁白无不瞻听。乃凿此山,成龛立像。”旌之曰:“证明功德,暨乎会昌五年毁去,佛□天下大同,凡有额寺五千馀所,兰若三万馀所,丽名僧尼廿六万七百馀人,所奉驱除,略无遗孑。惟此龛佛像俨,微有□薰残。大中五年,奉旨,许於旧踪再启精舍。寺主僧从□闻於州县,起立此寺。有杭州盐官县人僧子儒,俗姓董氏,不远江湖,访寻名迹。至六年五月七日得度,既果前□□□恳诚金采装饰方山证明功德,兼□□□神及师子各二只(双),□金彩色□。功价□□五十贯文。施主二百馀人,□□一镌姓名□□左其山龛寺。寺之艮直,上可四里,下思人□井以□处星端旁视□沧溟有同,蓬岛□龛石□有泉不□来源,从细窦泄□石盆□□□□□□而已,玉液金浆莫得□其甘□□(□)香山□□质乎香□子如(儒)公明山峦之□□□固敬石之像长牢,冀贤劫尽而同尽自□□外胡可倾移哉。
大唐大中八年四月八日镌记 以上凡二十七行后列施钱姓氏三十五行
寺主僧从惠大中五年奉
皇恩远降,许令□饰旧基,先度僧□□主持□月廿八日经长清县陈状,四月十三日□□□□□□□来□六月廿日□□□度□□□□□□□□□□□□□□□北临圣□□是此等□□□□□□一景界。夜至三更,先见二僧,一僧面西而立,一僧面东而□□□□□□□身□□□□□□□□□□□□□先□□□集随□而□□□□□□去来□□有五□四□□赤□大袖□衣头上冠?□执笏中有一女身□□□□□□□□□头□双鬟手中执□□老□□去□□□□□□余□忽然不见。明□□至齐州□□□此□祥瑞□□。七月廿八日呈上
刺使刘将军遂唤人见问其由。八月一日得度,九月一日入□□□□尚住會□□□度使□□□□侍□□官□□□□□□□□□□□□□□□□□上闻 明敕□□□宜依□
大中八年四月廿日记 以上十六行在后段
此题记今刻于巢鹤岩下;
《山左金石志》载:右记书者鹿继宗,镌者李可言,姓氏与施钱人同列,几不能辨。记文之左尚有题字五行,磨裂难识,皆不具录。又有宋元佑三年诸题名五段,加刻於唐迹之上,致多残缺也。案《新唐书·武宗本纪》,会昌五年八月壬午,大毁佛寺,复僧尼为民,不言毁有额寺至五千余所,兰若至三万余所,复僧尼至廿六万七百余人,皆史略也。大中五年奉旨许於旧踪再启精舍,亦所未及。
济南金石志亦按山左金石志载;
《八琼室金石补正》载:
修方山证明功德记
大中八年四月廿日萃编载卷一百十四
寺主僧从□上座僧雅□施□□文,□维那僧继思施伍伯□,典座僧□□施伍百文,□岁僧行方□□百□,徒众僧慎徽、僧洪敬、僧□振、僧□震、僧□□施二百文,僧知翥施二百□,僧惠巨施三百文,僧洪坚施二百文,僧道政施三□□,僧简钊施三百文,僧自制惟觐、僧惠达、僧道坚、僧常庆、僧宏□、僧洪义施一百文,僧洪逸、僧□遇施三百□□□□,僧善□二百□,僧道雅、僧常□董子成□□施□一千文,盡人周公济□唐义李少□石□崔□等□人共施□十五贯。李可言镌鹿继宗书,陈士□施钱廿下泐。施主胡惟直舍钱七千文,鹿再立舍钱一千□,下泐,翁锡舍钱一千文,翁世娘舍钱二千下泐。□身舍钱廿千□杨□□施钱下泐孙恭舍钱一千文,郑十二娘舍钱六百文,鹿番女为亡父合家长幼等共舍钱三千五百五十文,孟存古舍钱六百文,林乃舍钱五百文,王德晟舍钱三百□,冯宏庆舍钱三百文,董十二娘舍钱一千五百文,孙頵舍钱三百文,浙西道丹徒县延福乡鹤林寺僧惠达施钱一千文,僧常庆施钱□□□□仲□合共施钱一千文,□□□□□□□此行只拓半字张思贤施钱一千文,刘氏施钱一千文,李氏施钱一千文,曹万迪施钱一千文,张氏施钱五百文,僧元宝施钱二百□,郭朔施钱二百文,张存施钱三百文百字添注,万十四娘施钱一百六十文,安二娘施钱二百文,孙君晟施钱二百文,万季施一百五□文,□友义施钱二百文,僧崇惠施钱四百文,宋圣缘施钱□百□,王常进施钱三百文,李□花妹施钱二百文,靳田施钱五十文,韩自真施钱五百文,公乘十娘施钱三□文,徐□贯施钱二□□,□□通施钱一百文,公乘七娘施钱三百文,伦长□施钱□□□,任邵□施钱□百文,孟□兴施钱二百文,郭遇真施二百□,僧□文、僧宗训、僧景修、僧惠雅、□有万施钱一百文,常坚施钱一百,
文王健方施钱三百文,僧幼□施钱二百文,王任施钱二百,僧克谟施钱二百,僧徒释施钱二百,董岁成施钱二百文,女元真施钱二百文,齐十一娘施钱三百文,郑方立施钱三百文,董可宗施钱贰百文,董怀□下泐李□施钱六百文,妻徐氏施六百文,男稷复后下泐保□镇王守贞女弟子刘氏男□□施钱叁伯文,孙十九娘施钱一百五十文,任方楚与侄男文宝共施钱□千文,孟良表舍三百文,曹宗及六百文,杨万及四百文,孙义端三百文,张元昌二百文,宋□进二百文,进字添注王公亮四□□
附宋人题名
王揆揆误撜十四日记脱日字
右记在长清县灵岩寺巢鹤岩下,书者鹿继宗,镌者李可言,姓氏与施钱人同列几不能辨。记文之左尚有题字五行,磨裂难识,皆不具录。又有宋元佑三年诸题名五段,加刻於唐迹之上致多残缺也。 《山左金石志》萃编不录施钱姓氏,补之,共三十七行,书人姓名,金石家所宜记也。姓公乘者二人,姓伦者一人。公乘,古爵也,子孙因以为氏。伦出伶伦之后。《唐书·地理志》,丹徙属润州,隶江南道,此称浙西者,浙西观察使所理也。《山左金石志》正直二字误倒。
八棱石柱石刻 后晋开运二年(945)
时大晋开运二年岁次乙巳十二月日书
@2022 大灵岩寺 all right reserved 鲁ICP备14026487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302000386号
技术支持:开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