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堂热线
0531-87468070

山东大灵岩寺

微信公众平台:shandongdalingyansi

新浪微博:山东大灵岩寺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大灵岩寺风景区

山东大灵岩寺微信平台

灵岩寺志
当前位置:首页 > 寺院历史 > 灵岩寺志
《灵岩志》连载五:村庄育风俗 田产滋灵岩
发布时间:2018-06-09浏览次数:0

田 产


ZYY_7229.JPG

 

赡寺地三十五顷。隋唐以前无碑可考,宋免差徭,只纳税粮。金元明皆奉旨,粮徭全免,至今不税,其籽粒以供本寺香烛之需。至于土产,寺属长清县境内,其五谷蔬果花木禽畜之类,详见邑乘。兹惟记其一二异于他产者:

花椒:表赤里白,其味清香。医家用之,以代川椒。寺境之外,則表赤里黄,其味辛烈,为常椒矣。

白果:较之他产,大而味佳。

柏:兹寺桧柏弥山。其木心大而色赤味香寺境之外,

则不类矣。

檀:大者数围,臃肿虬屈,奇怪可爱。而铁袈裟殿前崖 下,根蟠石隙者,尤堪入画。田产

上水石:产于滴水崖前。

 

风俗 (康本)

 

灵岩脉络岱宗,山明水秀,地灵人杰,理固然也。代出髙僧,不一其人,如晋之朗公,元魏法定,唐之玄奘法师者,皆风幡不能动其心,威武不能屈其节,名重朝野,賜紫賜号者,间有遗踪可征。是皆一时之胜,森森焉释氏之风,其大振矣!

且兹寺之胜不独释氏,然而儒宗之登临,隐逸者亦繁,如晋之张忠,金之陈寿恺,元之杜仁杰等,皆礼乐文章重乎当时, 亦乃优悠于灵岩、五峰之间,而敛迹焉。其髙僧鸿儒,令名令德有勒石可考,乃至历朝勅典御碑林立。恭逢大清乾隆元年丙辰仲春,有济之东林丈室传临,济正宗三十一世玉林琇国师下第四世珏庵瑞和尚久慕斯山之胜,遂杖履翻然而至。于是阖山耆宿闻之,皆执师礼迎至寺内,供养数日。有本山耆旧远辉督理、本山住持兼僧录司右觉义事务及真灿等,共议斯山之源, 乃弘宗演教之地。今蒙圣朝佛心,天子思谕,令天下僧人悉皆受具参禅。今和尚至,我等大遇,不可错过,于是恭就师所.请师训示。各充执事,就本寺圆戒参禅,纤尘不染,不轻出山,不入市廛,协力同心,共辅聚林。师乃欣然抚掌大呼曰:“善哉!灵岩高僧,隐逸之风,一时罄复矣。”遂请远辉为都监,真灿为监院,继净为副寺,兴鉴、净来、远德为书记,继荣、妙林、妙能、真强、如吉、远光为知客,继清为典座,嗣祖沙门。明瑞书于灵岩丈室,并题命于方册,以广其传云。

webwxgetmsgimg (7).jpg

 


风俗 (乾本)

灵岩脉络岱宗,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理固然也。代出高僧,一心悟道,纤尘不染,无故不轻出山门,终身不入城市,居 则蒲团默坐,风幡不能动其心。行则藜杖优游,威武不能屈其节;名重朝野,赐紫赐号者不一其人。而法派皆彬彬然,有释氏之风焉。尤可重者,阖寺皆无密室,长老不设门禁,戒德清高以防物议,又高出寻常丛林万万者也。在昔皆然,今则鲜矣!

兹寺士夫登临览胜者时至,香客斋僧建醮者云集,亦与他刹有异。头等僧捧经诵咒,礼佛祝禧,专心于戒律,无争于人 情,是为戒僧。二等僧习成随时经券,演就管钹乐章,呼为高工。或与香客拜忏建醮,或与士民荐拔诵经,亦能谨慎荤酒,不失僧家局面,是为应付僧。三等僧开设店房,安下香客,呼为门头。将本图利,虽非西来面目,殷勤应世亦属本分生涯,是为接待僧。

灵岩僧流三等,由唐宋而下远矣。慨自寇乱之后,主教者不得其人,戒规尽弘,龙断相持,蜗角生而风俗颓矣。若有仁钦和尚其人者出,必能一变,而复昔日之宗风也。

 

建置志

 

灵岩,名肇于晋,知于苻秦于,兴于元魏,盛于唐、宋、金、元,至明犹盛于万历以前,而衰于天后以后,际国朝渐生色矣。其始末经营不可不知也,作建置志。

 

殿 阁

 

考诸碑记,在昔希有如来居此证道,岩栖露止,未有室庐。 石赵时,神僧佛图澄亦曾来此一游,夫尝久留。苻秦永兴中,竺僧朗卜居于此,始建精舍数十区。元魏太武用崔浩言,诛天下沙门,毁佛寺时,前之精舍,鞠为茂草矣。至孝明帝正光初,法定禅师始建寺,为开山第一袓。原建之寺,在今寺东北甘露泉正西。唐贞观初,三藏和尚陈玄奘,曾在此译经,故惠崇长老改迁今寺。宋景祐中,琼环长老,更拓广之,殿阁廊庑愈宏壮矣。

千佛殿:唐宋时,名大雄宝殿,为寺之大殿也。明万历中,德王重修。

五花殿:在弥勒殿南,摩顶松左。宋嘉祐中,琼环长老创建,架阁两舄,龟首四出,备极壮丽,亦名灵岩阁。明正统五年,至珍长老重建。

献殿:为礼拜五花殿之前殿也。明正德中,鲁王捐资塑 大佛像三尊于内。而五花殿反为所障,竟以此殿称灵岩之大殿矣。

金刚殿:即山门。

天王殿:即二门。

伽蓝殿:在山门外路东。

般舟殿:在千佛殿北,法僧祖居重修。有记,见艺文志。 弥勒殿:在五花殿后,乃历代讲堂旧基也,僧人明然改建。

韦驮殿:在献殿东,国初寺僧超然重建。

龙王庙:在卓锡泉南。

御书阁:在弥勒殿北崖上。唐贞观三年,陈玄奘译经于此。太宗赐以手勅,因建此阁。至宋太宗、真宗、仁宗、徽宗,皆赐有御书燹,奉于阁上。金贞祐中寺遭兵燹,御书尽毁,惟空阁存焉。明万历中,寺僧塑大悲菩萨像于内。崇贞中,改塑玉皇像,皆失其名阁之意矣。

藏经殿:在千佛殿西。

转轮藏:即梵王宫,在献殿东南路北。明嘉靖中,德王重

修。

孔雀殿:在转轮藏后。

白衣殿:在转轮藏路南。

维摩庵:在白衣殿东,即面壁斋。

接引佛殿:即西方境,在维摩庵东南崖上。

思议佛殿:在山门外南崖上。

药师王佛殿:在思议殿西。

五祖母殿:在伽蓝殿后东崖上,即香灯菩萨,今废。

十王殿:在五花殿西。

将军堂:在大石桥西,双槐树东,今废。

监斋殿:在五花殿东。

常住大禅堂:在千佛殿前路西。

卧佛堂:在塔北崖上,颇幽雅,不亚甘泉之胜。

松风阁:即卧佛堂前小阁也。守道王公纪游此,爱之,题曰 “松风阁”。 ‘

后土殿:在御书阁东。

祖师殿:亦名定公堂,在后土殿东,今废。

达摩殿:即袈裟殿,在祖师殿东北崖上。

出山像观音殿:亦名五气朝元殿,在达摩殿东。

观音殿:在达摩殿正东,去寺可里许,乃甘露泉发源处。自此则折而北上为绝景亭,再北上为大石棚,贴西为可公床,再西为小石棚。西北上则白云洞,向西由青壁仄径至规音堂,折而东即证盟功德龛。

证盟功德龛:内有释迦佛大石像,乃唐人所造者,亦名功德顶。

 

公 署

 

察院:即咨竹轩,原默照堂。前朝有屯院巡历山东,例不进省,定例灵岩。一案考察济属官吏,今废。

守道公署:在定公堂北。不知建自何朝,但署中有元碑 尚在,盖其来亦巳远矣。

巡道公署:贴守道公署之西。前朝部院临寺,则司道陪

巡,三司及学道或至或不至,而守巡两道乃必至者,故皆设有公署,今俱废。

webwxgetmsgimg (10).jpg



亭 榭

 

甘泉亭:泉水自石龙口而出,由小石沟绕亭北西流,折 南旋东入亭下石池内,东出折南转西沿溪流去。其亭下之池覆以石桌,围以石墩,凡游灵岩选胜者,必以此为最。

绝景亭:僧家呼为抱灵亭,宋仁钦和尚建。

灵光亭:在明孔山寨颠,以灵岩诸景尽见于此,故名。今废。

超然亭:在御书阁北,今废。

 

津 梁

 

聚善桥:在山门内,三桥相连,东曰虎溪桥,西曰接引桥。置寺时建,明嘉靖中重修。

新石桥:桥下即饮马沟,明天启中,长老园桂所建。

小石桥:在龟背石西,乃寺僧迎客处。

崇兴桥:即大石桥,亦名崇福桥,在寺西五里许。宋大观二年,仁钦和尚所建,工程最大,今将六百年矣,而依然坚固。

 

村 庄

 

刘李庄:在鸡鸣山下,双槐树南。

第四峪庄:弃明孔山下,崇兴挢南。

野老庄:在东天门下,华严寺北。

小寺里:在神宝寺西北界上。

以上四庄皆隶寺,为僧家佃户所居。


分享到

@2022 大灵岩寺 all right reserved 鲁ICP备14026487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302000386号
技术支持:开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