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堂热线
0531-87468070
山东大灵岩寺
微信公众平台:shandongdalingyansi
新浪微博:山东大灵岩寺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大灵岩寺风景区
山东大灵岩寺微信平台
灵岩志卷之二
封 域 志
或曰:“灵岩一寺耳,何必记封域哉? ”不知灵岩有寺田三千五百顷,四境各有前朝勅立界牌,至今不税,以供香火之需, 尺地寸土莫非土封,况如许之多耶!但沿革名号古今不一,故探讨胜概作封域志。
沿 革
灵岩寺在方山下,即《水经》:“玉符山,乃泰山西北麓之一岩也。”符秦时改名昆仑山金舆谷,盖重其人而神其地也。时朗公在此说法。属泰山郡山茌县。元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诏诛天下沙门,毁佛寺,革昆仑金舆之名,仍名曰方山,至今因之。
元魏孝明帝正光初,法定禅师先建寺于方山之阴,曰“神 宝”。后建寺于方山之阳,曰“灵岩”。唐武德初,寺属齐州济南郡山茌县;天宝元年改山茌县曰丰齐县;元和十五年,自丰齐入长清,①此,寺属长清县之始。宋属京东东路济南府长清县。真宗景德中改名曰“勅賜景德灵岩禅寺”。后仍去“景德”字。复名灵岩禅寺。英宗治平中升齐州,曰“兴德军济南府”,省仍山东东路,县仍长清,寺仍灵岩。金属山东东路济南府长清县。元初属山东东西道济南府长清县;至元中县改隶泰安州。明属山东济南府长清县;宪宗成化四年改名曰“勅赐崇善禅寺”;世宗嘉靖中赐勅仍名曰“灵岩寺”,至今因之.
疆 界
按:金明昌中,明成化、万历中,皆见有勅立碑记可考。寺界东至祺子岭,南至明孔山,西至鸡鸣山,北至神宝寺。寺境东西二十里,南北十里。西北至本县九十里,北至省城一百二十里,南至泰安九十里,西至肥城县六十,正东折而北由山川仄径至省城止八十余里,但车骑不能行耳。南至江南省会一千七百里,北至京师一千里。
星 野
春秋运斗枢,曰“虚、危”之精,流为青州,分为齐国。女须,虚也;玄枵,危也。
《晋天文志》曰:济南,入危一度。唐太行山河两界。图曰: 南纪之东,河为北河,江为南河。北河下流,南距泰山为三齐;南河下流,北距泰山曰邹鲁,皆负海之国,货殖之所阜也。与山河首尾相连,邻颛顼之墟,其地为南河之北,北河之南界。自岱宗至于东海,《齐乘》云:“观两河之象,与云汉之所终始,而分野可知也。”寺居济南南境,泰山北界,入危一度之初。
山 川
方 山:凡山之顶皆圆,惟此山顶方,故名。
狮 山:即方山。连左右一带北山,合而名之曰狮子山,像其形似也。
香 山:在方山西南,亦名绣球山。
朗公山:在寺东南,亦名朗公寨。在昔,朗公于此说法. 故名。
明孔山:在寺西南,昔人遇乱,曾此避兵。顶有灵光亭,亦佳境也,今废。
珠 山:寺前。
灵 山:在方山狮尾之南,朗公寨之北,峭拔穹窿,秀冠群山。
象 山:寺南,形如卧象,故名。
鸡鸣山:寺西十里,昔有群盗,夜过此山,忽闻鸡鸣,奔回。夜尚未半,聚而复回,又闻鸡鸣,如是者三, 方知是山灵惊觉,皆回心向善,故名。
黄岘山:在明孔山西。
黄茅冈:在寺南五里许。
老虎窝:一在明孔山西,一在方山之北,俗传定公开山时,有二虎驮经之异。
巢鹤岩:在证盟龛西南,亦名蹲狮岩,僧家呼为亮经石,亦有呼亮经台者。
朗公岩:一名朗公石,在朗公山前。
拂日岩:即凌霄峰,在黄茅冈西,又有名小西天者。亦称拂日岩,在证盟龛西十余步,与方山之南,灵山之北,名东天门者相照应。两峰夹立,如雄关状。
仙人岩:在铜钟楼正东,岩有石棚,乃古仙人栖隐之处。
快活岩:在寺南五里许,南北往来者,至此必一歇足,故名曰快活岩。
半室崖:即可公床,在大石棚西。
滴木崖:在寺西南四五里,水自悬崖滴滴乱洒,如雨下,汇成溪,西流而去。又西南上,可里许,名曰水屋。泉水盈中,出注石池,溢而北下,皆佳境也。
虎 溪:在山门内。在昔,高僧卓锡送客不出山门,至此溪而止。效远公庐山故事。立桥石上,扁曰“虎溪”。其水西下,即饮马沟。
北 溪:寺内诸泉之水合入此溪,由饮马沟西流。
南 溪:东南一带,山川野泉之水合入此溪,长流而西。
大 溪:南北二溪及诸壑之水,至大石桥西南统入此溪,西流十五里入长清之北沙河,折北宛曲而流百余里入大清河,即济水故道,东北入于海。
甘露泉:在寺东北里许。源发大士座下,伏流穿垣而出,绕甘泉亭,下石池,委蛇而去。
卓锡泉:亦名锡杖泉。世传为佛图澄锡杖卓出者,故名。流三四步入大石池内,合寺皆汲于此,名曰镜池,亦曰功德池。
白鹤泉:亦名双鹤泉。二泉相并,在卓钖泉东十余步。
独孤泉:在转轮藏东路南,昔有隐者姓独孤,结茅泉侧,后人以姓命泉也。明万历中,刘公岩退休林下,于此抅面壁斋,恶独孤之名,改名曰印泉。
石龟泉:在铁袈裟迤东,泉由石龟腹而出。
黄龙泉:亦名黄龙池。在寺西南里许。
卧象泉:在黄龙泉西南数十步。
上方泉:在证盟龛西北十余步,亦名虎跑泉。其泉津滴甚微,仅足煎荼,供佛作客耳。
华严泉:在华严寺南百步余。
朗公泉:在朗公寨发源南下,清凉最佳,但游人罕至耳。
神宝泉:在神宝寺西山石间,近小寺庄。凿井不能得水,土民于泉源凿池蓄水,遇秋泉旺,则溢出成溪。
观彩泉:在寺东二里许,野径幽壑之内,流入寺中,由虎溪桥下西流而去。
野 泉:寺境出泉甚多,其无名者,均以野泉呼之。
麻衣洞:在鸡鸣山南里许,乃宋麻先生李坚栖隐处。
白云洞:在大石棚西。
观音洞:在巢鹤岩南崖下,内有佛像。三门相通,架木为栈而进。今木朽,惟望见之矣。
魯班洞:在辟支塔南,初开山僧朗公墓也。
黑云洞:在巢鹤岩东崖下。
函云洞:在面壁斋,即独孤泉发源处。
朝元洞:在寺之西北山中。
@2022 大灵岩寺 all right reserved 鲁ICP备14026487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302000386号
技术支持:开创云